在探讨“齐桓晋文之事一句一译”这一主题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孟子》中的经典篇章《齐桓晋文之事》。这篇对话不仅展现了孟子作为儒家思想大师的深邃智慧,也通过他与齐宣王的对话,系统地阐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以下是对该篇章部分内容的逐句翻译与解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经典对话的精髓。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翻译: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情,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解析:齐宣王以历史上的霸主齐桓公和晋文公为例,询问孟子关于他们称霸的故事,实则是在探寻治国之道。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翻译: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解析:孟子巧妙地避开了直接谈论齐桓、晋文之事,转而提出讨论更为根本的王道,即如何通过仁政来治理国家。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翻译:(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阻挡他。”
解析:孟子明确指出,王道的核心在于保民,即保障人民的安定与幸福,这是称王天下的根本。
(孟子讲述齐宣王)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翻译:孟子讲述了一则故事,说齐宣王坐在堂上,看到有人牵牛从堂下经过,准备用它来祭钟。齐宣王问:“牛牵到哪里去?”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齐宣王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既然这样,那么废除祭钟的仪式吗?”齐宣王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
解析:这则故事生动展现了齐宣王的仁心,尽管他最终选择了以羊易牛,但这一行为本身已足以体现其不忍之心,是仁政的萌芽。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翻译:(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一头牛)。(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
解析:孟子认为,齐宣王的仁心足以使他成为天下的王者,尽管百姓可能误解他的行为是吝啬,但孟子深知其背后的不忍之心。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翻译: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解析:孟子进一步解释,齐宣王不必在意百姓的误解,因为他们的理解有限。关键在于齐宣王是否真正出于不忍之心,而非仅仅是形式上的替换。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翻译: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解析:
40M玲珑视频免升级去广告软件
40M玲珑视频去除广告
40M玲珑视频应用
110.94M小红车app官方版
1.02G姜饼人王国国际版最新版本
1.02G冲呀饼干人王国国际服
1.02G饼干人王国 国际版
89.77M植物大战僵尸1原版中文
298.92M无尽梦回手游
26.32M口袋妖怪漆黑的魅影6.0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300348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