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注释和译文
《三衢道中》是一首描绘初夏时节宁静景色和诗人愉快心情的纪行诗。通过对这首诗的详细注释和译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的美。
注释
1.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山名,在今浙江省衢州市境内。衢州,古称三衢,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道中,即路上。
2. 梅子黄时:梅子成熟的时候,指农历五月。梅子由青变黄的过程象征着季节的更迭,此处特指初夏时节。
3. 日日晴:连日都是晴天。梅子黄熟时通常为梅雨季节,但此诗中描述的是晴天,因此显得格外宜人。
4.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溯溪而上的情景。
5.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又的意思。山行,走山路。这句诗展示了诗人舍舟登陆,改走山路的情景。
6. 绿阴:绿色的树荫。阴,树荫。这句诗用“绿阴”二字,展现出一片清凉、宁谧的境界,令人神清气爽。
7. 不减:没有减少,差不多。这里用来形容山路上的树荫与来时路上的树荫一样浓郁。
8. 添得:增加了。用来描述黄鹂鸟的叫声给山路景色增添的幽趣。
9. 黄鹂:黄莺,一种鸣声清脆悦耳的鸟类。在诗中,黄鹂的鸣叫声为宁静的山路景色增添了几分生动和幽趣。
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我乘着小船一直来到溪水的尽头,然后弃舟登岸,再走山间小路。山路上,古树苍翠,树荫浓郁,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为这宁静的景色增添了些许幽趣。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简洁明了地交代了诗人出行的时间、路线和方式。梅子黄时,正是初夏时节,天气晴好,这为诗人的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诗人乘着小舟,溯溪而上,直至小溪的尽头,然后弃舟登岸,改走山路。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出行的情景,还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第三句“绿阴不减来时路”,用“绿阴”二字展现了一片清凉、宁谧的境界。这句诗不仅写出了山路上的树荫浓郁,还暗示了诗人对来时路上的景色记忆犹新。同时,“不减”二字也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途的期待和愉悦心情,说明山路上的景色并没有让他失望。
第四句“添得黄鹂四五声”,出人意料地用黄鹂的鸣叫声为山路景色增添了幽趣。在万籁俱寂的山林中,黄鹂的鸣叫声显得格外清脆悦耳,为这宁静的景色增添了几分生动和活力。这句诗不仅写出了黄鹂的鸣叫声,还通过“添得”二字,暗示了诗人对这次旅途的新鲜感受和对自然美景的惊喜。
这首诗的构思和剪裁都颇见匠心。诗人通过转折、回旋、递进的手法,把一次平凡的出游写得妙趣横生。在诗中,诗人不仅描绘了初夏时节的宁静景色,还通过乘舟、登岸、走山路等动作,展现了自己的游兴之浓。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来时路”的回想和对比,突出了这次旅途的新鲜感受。这种联想和对比的手法,不仅为平常的景物平添了诗趣,还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和归途中的喜悦。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卷。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绿树成荫的山路、清澈见底的小溪、欢快鸣叫的黄鹂等自然美景。这些景色不仅让人心旷神怡,还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清代王相在《增补重订千家诗注解》中评价这首诗为“此春暮出游,初夏而返之诗也。当黄梅之时,不雨而连晴数日,泛小舟而回。溪水尽处,舍舟而行山路也。绿树阴浓,不减初来之路,更有黄鹂巧啭于深林,比来时更添幽趣也。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300348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