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其中,《三吏》和《三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两组诗不仅艺术价值极高,更体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是了解唐代社会现实和杜甫诗歌的重要作品。
《三吏》指的是杜甫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创作的三首反映人民苦难和社会现实的诗歌,它们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安吏》描绘了战乱中新安吏役对百姓生活的严重影响。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统治者尽快平息叛乱、实现王朝中兴的期望。全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十二句记述了军队抓丁和骨肉分离的场面,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后十六句笔锋一转,对百姓进行开导和劝慰。诗中“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等句,生动描绘了战乱中人民被迫分离,家破人亡的悲惨景象,反映了杜甫对人民苦难深重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石壕吏》通过一位石壕吏的形象,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等句,将吏卒的残暴和百姓的苦难刻画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动容。
《潼关吏》通过潼关吏的视角,展现了战乱对边境地区百姓的折磨。诗中描述了潼关天险,借潼关吏之口,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守关将士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长安的安全。此诗不仅反映了杜甫对边疆安全的关切,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三吏》是杜甫在行程中见到的代表朝廷的三种官吏形象,这些官吏在战乱中横行霸道,欺压百姓,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通过这组诗,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的破坏性影响,表达了对统治者残暴行径的控诉和对和平的向往。
而《三别》则是一组以离别为主题的诗歌,表达了对亲人、朋友和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具体包括《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新婚别》讲述了因战乱而被迫新婚即别的悲惨故事。诗中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她虽然悲痛得心如刀割,但认识到丈夫的生死、爱情的存亡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不可分割,于是强忍悲痛鼓励丈夫参军,同时坚定地表达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这首诗通过新娘的口吻自诉怨情,写出了当时人民面对战争的态度和复杂的心理,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巨大不幸。
《无家别》通过一位流离失所者的视角,反映了战乱中无家可归的困境。诗中叙写了一个邺城败后还乡无家可归、重又被征的军人,通过他的遭遇反映出当时农村的凋敝荒芜以及战区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统治者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全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情感虽沉痛凄婉,批驳虽强烈深刻,却不是一味直陈显言,而是借景、物、事来寄情抒怀,显示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垂老别》则描绘了一位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悲戚场景。诗中老翁因子孙阵亡殆尽,不得不应召从军,与老妻在暮年离别,场面凄凉。老翁虽已年迈,但仍胸怀壮志,愿为国家献身,但离别之际,面对老妻的痛哭,肝肠寸断,不能自已。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老翁的悲壮情怀和老妻的深情厚谊展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泪下。
《三别》描绘了老百姓在服役离别时的三种情境,这些作品完全站在了老百姓的角度,描述了民众既知晓家国大义,又苦不堪言的生活,是兵马乱世的真实写照。杜甫通过这组诗,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表达了对倍受战祸摧残
调音器和节拍器2024最新版是一款集调音与节拍功能于一体的音...
调音器和节拍器手机版是一款集调音与节拍练习于一体的免费手机应...
调音器和节拍器中文版是一款专为音乐爱好者和乐器学习者设计的手...
调音器和节拍器是一款专为音乐爱好者、乐器学习者及音乐人设计的...
声破天是一款集音乐创作、播放、搜索与管理于一体的多功能音乐应...
28.40M调音器和节拍器免费版
9.25M声破天TV版
9.25M声破天spotify
9.25Mspotify免费版
9.25MSpotify(声破天)中文版
82.10M牵爱旧版本
82.10M牵爱手机版
82.10M牵爱交友平台
103.30M连信附近人交友
82.10M牵爱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300348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