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雾和霾
雾和霾是两种常见的低能见度天气现象,它们通常发生在静稳的天气条件下,都能导致能见度降低,因此容易混淆。然而,雾和霾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从组成成分、颜色、能见度、形成时间、湿度、边界特征、垂直厚度和持续时间等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区别雾和霾。
首先,雾和霾的组成成分不同。雾主要是由悬浮在贴近地面大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这些水滴通常是由于大气中的水汽达到或接近饱和状态,通过凝结作用形成的。雾滴的大小和分布决定了雾的密度和能见度。相比之下,霾则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氨盐等)等细颗粒物组成。这些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等人类活动,以及自然过程如风沙、火山灰等。
其次,雾和霾的颜色也有明显区别。雾多为乳白色或青白色,与云类似,只是雾是“接地”的云,即雾滴与地面接触。雾的颜色通常较为柔和,给人一种湿润、清新的感觉。而霾则一般呈灰色或暗灰色,有时略带棕色或蓝色。霾的颜色较为暗淡,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这种颜色差异主要是由于霾中的细颗粒物对可见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造成的。
在能见度方面,雾和霾也有显著不同。雾的能见度通常较低,一般低于1000米,有时甚至低于几百米。这是因为雾滴对光线的散射作用较强,使得光线在雾中传播时迅速衰减。而霾的能见度虽然也较低,但通常高于雾,一般在10000米以下。霾中的细颗粒物对可见光有极强的消光作用,导致空气混浊,但相对于雾来说,霾的能见度降低程度较为缓和。需要注意的是,霾还可以分为“干霾”和“湿霾”,湿霾在较高湿度下能显著降低能见度,因为霾粒子能够吸湿长大。
雾和霾的形成时间也存在差异。雾通常发生在午夜至清晨,这是因为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得近地面空气温度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雾。随着太阳升高,地面温度上升,雾滴蒸发,雾会很快消散。而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往往持续较长时间。这是因为霾中的细颗粒物不易分解和沉降,消解速度慢,且受到气象条件如静风、逆温等的影响,容易在低层大气中堆积和扩散。
湿度是区分雾和霾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雾时相对湿度较高,一般达到或高于95%。走在雾中,人们会有湿漉漉的感觉,甚至毛发上会出现小水滴或小冰粒。这是因为雾滴是由水汽凝结形成的,含有大量水分。而霾时湿度相对较低,一般低于80%。霾不包含由水汽凝结形成的小水滴颗粒,但霾粒子可以作为凝结核,在高湿度条件下自发长大形成雾滴。然而,这种转化过程并不常见,且霾粒子吸湿长大后形成的雾滴与真正的雾滴在成分和性质上仍有区别。
在边界特征方面,雾和霾也存在显著差异。从高处看,雾顶有较明显的“分界”,厚度一般在几十米到200米之间。雾通常呈不均匀的“团状”现象,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而霾层顶的“分界面”则不明显,有时厚度可达2-3千米,且相对较为均匀。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给人一种弥漫、扩散的感觉。
雾和霾在垂直厚度上也有所不同。由于雾滴质量较大,受重力作用影响,雾通常贴近地面,厚度较小。而霾粒子质量轻,分布较均匀,厚度一般较大。这种差异使得雾和霾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不同,也为人们观察和识别雾和霾提供了依据。
最后,雾和霾的持续时间也存在差异。雾的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一般随着太阳升高和地面温度升高而消散。而霾的持续时间则较长,往往持续数天甚至更长时间。这是因为霾中的细颗粒物不易分解和沉降,且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容易在低层大气中堆积和扩散。因此,在霾天气下,人们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吸入。
除了上述区别外,雾和霾对人体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雾本身不是污染物,只是造成能见度的降低。然而,在大气重污染时,雾也含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成分,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相比之下,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霾中的细颗粒物能够深入肺部甚至血液系统,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长期暴露于霾环境中还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综上所述,雾和霾在组成成分、颜色、能见度、形成时间、湿度、边界特征、垂直厚度和持续时间等方面存在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300348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