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的种植方法
苜蓿草是一种重要的饲料植物,也是一种耐旱的牧草,它不仅能够为牲畜提供丰富的营养,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保持水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将详细介绍苜蓿草的种植方法,帮助有兴趣了解的用户掌握这一技能。
苜蓿草的种植季节灵活,可分别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进行。
1. 春季种植:春季是苜蓿草种植的主要季节之一,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种。此时,土壤温度逐渐升高,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春季种植的苜蓿草生长迅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良好的草地。
2. 夏季种植:夏季播种通常在6月至7月间进行。此时气温偏高,雨水也较为充足,幼苗生长迅速。但需要注意的是,夏季也是杂草和病虫害的高发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
3. 秋季种植:秋季也是苜蓿草种植的适宜季节,通常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播种。秋季种植的苜蓿草在入冬前有一定的生长时间,能够积累一定的养分,有利于来年的生长。而且,秋季种植可以避免春季播种时可能遇到的干旱和高温等不利因素。
1. 选地:苜蓿草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最好选择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5至7.5之间的土地。避免选择低洼、积水或盐碱地等不良土地。土壤可以是沙质、粘土质或者粘沙质。同时,为确保苜蓿草的健康生长与高产收益,应优先选择土壤肥力充足且水利设施完备的一二类土地。
2. 整地:在播种前,要对土地进行翻耕,深度一般为20至30厘米,沟深也可为25至30厘米。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苜蓿草的生长。翻耕后,要施入适量的基肥,如有机肥、复合肥等,每亩可施过磷酸钙30千克,并混合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500千克。基肥可以为苜蓿草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在秋季播种时,应在作物收获后深耕整地。需注意,苜蓿的种子不耐盐,因此播种前应通过灌水洗盐或等待雨后播种来确保土壤条件适宜。
选择优质种子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1. 选种: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纯度高的苜蓿草种子。可以在正规的种子商店购买,确保种子的质量。
2. 消毒:为了防止种子携带病菌,在播种前可以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温汤浸种、药剂拌种等。
3. 催芽:如果需要加快种子的发芽速度,可以进行种子催芽。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一段时间,然后捞出沥干水分,放在温暖、湿润的地方进行催芽。当种子露白时,即可进行播种。
苜蓿草的播种方法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播种方式。
1. 播种时间:根据选择的种植季节,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春季播种要注意避免土壤过湿,秋季播种要注意避免土壤过干。
2. 播种量:苜蓿草的播种量一般为每公顷15至20千克,或每亩10至15公斤,紫花苜蓿每亩播种量控制在0.8至1.1千克之间。具体播种量可以根据土壤肥力、种子质量和种植目的等因素进行调整。在盐碱地等特殊环境,可能需要适量增加播种量。
3. 播种方式:苜蓿草可以采用条播、撒播或点播等方式进行播种。条播是最常用的播种方式,行距一般为15至30厘米。撒播适用于草地补种或草场改良的情况,也可以与其他禾本科牧草进行混播。播种后,要轻轻覆盖一层薄土,以保证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如果是干土则需适当深播,浅播湿土即可。
田间管理是苜蓿草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苜蓿草的产量和品质。
1. 浇水:苜蓿草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水分,但生长期内不宜频繁灌溉,以防烂根现象的发生。通常,每亩苜蓿草年灌溉量约为250立方米,而单次灌水量则控制在80立方米左右。当灌水量达到土壤饱和持水量的50至60%时,是苜蓿草生长的最佳状态。在灌溉方面,需注意时机与次数:苜蓿草在全部返青之前,应浇一次返青水;孕蕾至开花前的阶段,可再浇水一次;而每次刈割后,都必须进行灌溉,特别是在盐碱地上,这一步骤尤为关键。在紫花苜蓿返青后和每次收割后,都应及时浇水。对于低洼地块,雨后要及时排水,以防因积水导致植株死亡。
2. 施肥:苜蓿草对肥料的需求较大,在生长期间需要适时施肥。一般在播种前施入基肥,在生长期间可以追施氮肥、磷肥和钾肥等。施肥时要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污染和植株徒长。紫花苜蓿播种地块若土壤含氮量较低,应在播种时加入尿素作为种肥。幼苗期或返青后,需及时追施氮肥。成株后的紫花苜蓿需要大量磷肥,因此在播种前应施足底肥。此外,推广使用的细菌肥料,如增产菌、喷施宝等,对紫花苜蓿的生长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3. 除草:苜蓿草在生长初期,竞争力较弱,容易受到杂草的影响。因此,要及时进行除草,保持田间清洁。可以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的方式,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除草剂,避免对苜蓿草造成伤害。在苜蓿草生长过程中,会面临多种杂草的威胁,其中一些杂草的危害范围有限,而菟丝子对紫花苜蓿草的危害尤为严重,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对于杂草问题严重的地块,建议在播种前7至10天使用氟乐灵进行地面喷洒,以降低杂草的危害。同时,对于那些多年生且难以根除的杂草,可以在播种前采用百草枯、草甘膦或2.4-D进行喷打处理。在使用除草剂后,应等待20至30天才能进行放牧或刈割,以确保安全。
4. 病虫害防治:苜蓿草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蚜虫、叶斑病、根腐病等。要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畜造成危害。为预防病害,可采取化学药剂防治、提前收割或及时摘除病叶等方法。在播种前,应挑选抗病性强的品种,并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苜蓿草的收获时间和方法对其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1. 收获时间:苜蓿草一般在初花期进行收获,此时苜蓿草的营养价值最高。如果收获过晚,苜蓿草的品质会下降,而且会影响下一茬的生长。紫花苜蓿一年可收割三至四次。为确保品质和产量,应在始花期进行第一次收割,此时苜蓿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之后,及时浇水施肥,约40天后可再次收割。最后一次收割时,应保持50天左右的生长期,以便植株顺利越冬。
2. 收获方法:苜蓿草可以采用机械收割或人工收割的方式进行收获。收割后,要及时晾晒,避免雨淋和堆积发热。当苜蓿草的水分含量降至15%以下时,可以进行打捆储存或加工利用。制成的干草可以与精料混合喂养家畜,也可以随时收割随时喂养。此外,新鲜苜蓿在阴凉处散放时需要注意避免隔夜堆放,以免影响其品质。
3. 利用方式:苜蓿草可以作为青饲料直接喂给牲畜,也可以制成干草、青贮饲料或草粉等进行储存和利用。苜蓿草还可以与其他牧草混合种植,提高草地的产量和品质。为了确保干草的质量和营养价值,通常会在始花后选择晴天及时收割,并尽量减少叶片的脱落。同时,由于苜蓿的淀粉和糖分含量较低,因此不宜单独清除长与玉米混合青贮。然而,经过凋萎和切碎处理的苜蓿可以与玉米混合制成半干青储饲料,为家畜提供更加均衡的营养。
通过把握种植季节,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加强田间管理,我们可以收获优质的苜蓿草,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300348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