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为何读作“shāo hé”,而不是“zhāo hé”?
在我们的常识中,“昭”这个字一般读作“zhāo”,比如“昭昭天命”“昭然若揭”“心昭天日”等。但在一个广为人知的词汇中,“昭”却读作“shāo”,这就是“昭和”。相信不少读者朋友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昭和”不读作“zhāo hé”,而要读作“shāo hé”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昭和”是日本的第124代天皇裕仁的年号,使用时间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是日本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那么,“昭和”这个词究竟有什么含义呢?根据《大日本帝国宪法》的规定,天皇年号的选定由天皇裁定,但实际上都是由日本内阁提出,经过讨论后再由天皇公布。据说,当时内阁从《尚书·尧典》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中摘取“昭”“和”二字作为年号,寓意国家光明,国民和谐。
了解了“昭和”一词的出处和含义后,我们再来探讨它的读音问题。其实,“昭和”读作“shāo hé”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为在汉语中,“昭”除了读作“zhāo”之外,还可以读作“shāo”。那么,“昭”字何时读作“shāo”呢?
这还要从古代汉语中的声调说起。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而古代汉语中的声调则更为复杂,一般分为平、上、去、入四类,其中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汉语的声调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在今天是平声的字,在古代却是仄声(上、去、入三声的总称),比如“昭”。
根据《广韵》的记载,“昭”字在古代汉语中属于“小韵”,音“失照切”,是一个典型的去声字。这里的“失照切”是一种反切注音法,即用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及声调来拼合出这个字的读音。具体来说,“失”字的声母是“sh”,“照”字的韵母和声调是“ào”(在古代汉语中,“照”字是去声,属于“效摄”的“豪韵”),所以“昭”字的读音就是“shào”。
不过,在漫长的语音发展过程中,“昭”字的声调发生了变化,由去声变为阴平,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zhāo”。但尽管如此,在一些特殊的语境或词语中,“昭”字的去声读音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比如“昭穆”一词。
“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中,关于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次序的礼制。据《礼记·祭统》记载:“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在这里,“昭”指的是父亲,“穆”指的是儿子,二者是相对的。而由于“昭”在古代汉语中是去声字,所以“昭穆”一词中的“昭”也读作去声,即“shào”。
同样地,“昭和”一词中的“昭”也保留了古代汉语中的去声读音,读作“shāo”。这主要是因为“昭和”是一个年号,年号作为一种特殊的专有名词,其读音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和稳定性。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字的读音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年号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其读音往往会得到特别的保留和传承。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的是,不同的方言对同一个汉字的读音也可能存在差异。比如在一些方言中,“昭”字就可能读作“shāo”或其他不同的读音。这主要是由于方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域、历史、文化等。因此,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方言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读音和用法。
但无论如何,“昭和”读作“shāo hé”这一事实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时,要注意到汉字的读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地域的变化而有所差异。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并保护这些差异,因为它们都是汉语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体现。
当然,除了“昭和”之外,还有一些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语境中也可能存在读音的差异。比如“姓”字在“百姓”一词中读作“xìng”,而在其他情况下则读作“xìng”;“巷”字在“小巷”一词中读作“xiàng”,而在“巷战”一词中则读作“hàng”。这些读音的差异往往是由于词语的历史渊源、语法结构或语言习惯等原因造成的。
总之,“昭和”读作“shāo hé”而不是“zhāo h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古代汉语的声调变化、年号的传承性和稳定性以及方言的差异等。这也体现了汉语在语音和词汇方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我们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时,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和用法。同时,也要尊重并保护汉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300348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