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网给同学们带来《郑人逃暑》原文及翻译,《郑人逃暑》全文及译文,想要了解《郑人逃暑》原文和《郑人逃暑》翻译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哟!如果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收藏分享!上学霸网找文言文大全,更简单!
《郑人逃暑》《郑人逃暑》原文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之下者②,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④席
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⑤。其阴逾⑥去,而
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苻子》
《郑人逃暑》《郑人逃暑》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孤树。独立的一棵树。
③徙衽(xǐrén)——移动席子。徙,迁移。衽,席子。
④反——同“返”。
⑤濡(rú)——沾湿。
⑥逾——同“愈”,更加。
《郑人逃暑》《郑人逃暑》翻译
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郑人逃暑》道理
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
2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
3郑人用避暑的办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郑人逃暑》相关连接
:
苻子:
谨案:道家祖黄老,盖三皇五帝之道也,变而为列御寇庄周,则杨朱之为我也,又变而房中术,而金丹,而符录,而斋醮,每降益下,而道家几乎熄矣。于是乎秦汉以来,未有著书象《道德经》者,其象《列子》《庄子》,仅有苻朗,苻朗者,秦苻坚之从兄子也,《隋唐志》《苻子》三十卷,宋不著录,《路史》征引,皆取诸类书,非有旧本流传。盖亡于唐末。余从类书写出八十一事,省并复重,得五十事,定著一卷,备道家之一种。就中有云:至人之道也如镜,有明有照,有引有致。又云:为道者日损而月章,为名者日章而月损。又云:荆山不贵玉,鲛人不贵珠,又云:木生烛,烛盛而木枯,石生金,金曜而石流,三复其言,具有名理,本传称老庄之流,非过许也。嘉庆丁丑岁秋九月九日,严可均谨叙。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①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②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③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
《郑人逃暑》注释
]。①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②衽(rěn):卧席。③濡(r):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
(3)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4)而其身逾湿()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2分)
答案⑴:移动⑵离开(3)逃暑:避暑,乘凉(4)逾:同“愈”,更加。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以上就是《郑人逃暑》全文和《郑人逃暑》译文的所有内容,如果让你感觉收获满满,记得收藏分享哟!了解更多文言文大全,就来学霸网!